这些用药方式,糖尿病患者要知道
来源: 综合整理
发布时间:
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用药方式有口服用药、皮下注射、皮肤用药等。对于这些用药方式,您都应该了解一下,尤其是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时。
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用药方式之一,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不直接损伤皮肤或黏膜,不会通过针头污染而导致疾病传播,药品价格相对较低廉。但口服用药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很多:
1.口服药物吸收后进入肝脏,被肝药酶代谢,进入体内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叫首关消除(或首关效应)。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一般不宜口服。
2.胃排空和肠蠕动的快慢等胃肠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程度,当肠痉挛、腹泻、消化不良等都能妨碍药物吸收;空腹给药,药物的吸收速度一般都会增加。
3.高脂肪食物可促进脂溶性药物吸收,所以服药时应尽可能少吃高脂肪食物,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又能降低药物吸收后产生的毒性。
舌下含服
药物直接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的一种用药方式。口腔吸收面积小,含服药量有限,但口腔血流丰富,所以吸收迅速。加上药物可以不需要通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特别适合口服给药时易于被破坏(如遇酸分解)的药物和首关消除明显的药物。
注意:含服药物应采取半卧或坐位,直接将药片放在舌下的舌系带两侧凹窝内,不可把药物放在舌面上。为加速药物吸收,避免唾液分泌过多难以控制吞咽的难题,还应张口深呼吸,一般经10~50次深呼吸。
口服咀嚼
药物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药物溶化后吞服,常加入甜味剂、食用香料调整口味。
嚼碎后药物便于吞服,还可以促进药物吸收。咀嚼片服用方便,适合小孩、老人、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负担。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因为胰岛素就是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相对于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可以减缓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药效发挥更持久;也可以避免口服药效被胃肠道破坏。
皮肤用药
传统观点认为皮肤对药物吸收力很差,但近年研究发现很多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尤其是在耳后、臂内侧、胸前区等皮肤较单薄部位或有炎症等病理变化的皮肤。特别是当药物中加入了氮酮、二甲基亚砜、月桂酸等促皮吸收剂制成贴皮药剂或软膏后,皮肤用药都可达到局部或全身疗效。贴皮药剂还可制成缓释剂型,可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间。
皮肤用药避免了口服给药时肝脏的首关消除及胃肠道对药物的破坏,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和对胃肠道的刺激性。皮肤用药可以随时中断,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用药途径,为不宜口服或注射的药物和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提供一种替代途径。
直肠用药
直肠吸收表面积小,肠腔内液体量少,pH 高,所以很多药物在直肠内的吸收反而不如口服好。直肠用药可避免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性,对大肠秘结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吸入用药
指一些气体及挥发性药物经过呼吸道,直接由肺泡表面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的一种用药方式。由于肺泡表面积较大,离血液只隔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内皮各一层,毛细血管内总血流量较大,药物吸收是很迅速的。因此人们利用喷雾给药来通过吸入用药来治疗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