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要注意5个血糖监测误区
来源: 综合整理
发布时间:
今天,盘点临床上最常犯的5个血糖监测误区,看看您中招了吗?
误区一 自我监测“跟着感觉走”
有些糖友自测血糖常常“跟着感觉走”,有症状就测,没有症状就不当回事,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就好比,温水煮青蛙,当血糖小幅度升高时往往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但长期如此,同样会引发并发症。
贴士:每天测几次血糖?什么时候测?应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而定:
①血糖稳定的糖友,可1周测定1~2天,每天测2~4个时间点;每隔2~3周测一次全天血糖谱(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必要时还要加测半夜3点的血糖)。
②血糖不稳定的糖友,如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新诊断糖尿病的、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发烧感冒感染住院的、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出现这些情况的糖友需要加强血糖监测,每天监测4~7次血糖。
③另外,在运动前后、驾车外出前、增加新食物时、情绪波动或自我感觉不适时,也应及时监测血糖。
误区二 血糖高了、低了,自己加、减药物?
血糖仪测得的结果仅仅是某一次的即时血糖值,饮食、运动、药物、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血糖值的波动。
所以,仅仅因为一次监测结果就自行增减药物,或自我感觉良好就擅自减药甚至停药,不仅会影响血糖稳定,严重时还可能诱发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贴士:调药这种专业的事,还是交给医生来处理。不过,只有充分了解您的血糖控制情况,医生才能准确地调整用药剂量、改变药物种类。
因此,您除了要进行血糖监测,更要做好记录。
提醒,您可以在掌控糖尿病APP上简单设置,绑定正在使用的血糖仪,您一测血糖,手机便会自动收到血糖值,还能自动形成表格及不同阶段的血糖曲线,这样就不仅可以抛弃繁琐的纸笔记录,就诊时手机打开给医生一看,医生能非常快速掌握您的血糖情况,为您准确制定合理的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三 糖尿病病情监测=血糖监测?
很多糖友误把糖尿病病情监测和血糖监测划等号,认为只要血糖达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糖尿病病情监测除了血糖这一指标,还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尿糖、眼功能、肝肾功能、体重、腰围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贴士:只看血糖这一项指标是不全面的,建议糖友定期进行全面体检,例如,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至少做1次心脏检查、每半年进行1次血脂检查和眼底检查等。
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
误区四 运动前不测血糖
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但很多糖友却忽略了运动前的血糖监测。
实际上,血糖偏高或偏低都不宜运动,血糖偏低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而血糖过高则可能诱发如酮症酸中毒之类的急症。
因此,运动前需要监测血糖,以便知道能否进行运动。
贴士:
①血糖值高于16.7mmol/L时不宜运动,低于5.6mmol/L时应加餐,同时注意多饮水;
②运动期间如果感觉不适也应及时测血糖,以判断是否发生低血糖;
③运动后也应监测血糖,来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是否恰当。
正确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赶紧收藏吧,别再让这些监测误区,成为您控糖路上的“绊脚石”。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