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糖孕妈的故事

来源: 大众医学  发布时间:

27岁的王女士婚后前2次怀孕,均不明原因地发生了胚胎停育,其间夫妇双方做过染色体等优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第3次怀孕后,王女士马上来到我的门诊,当时停经只有40多天,但夫妇俩非常紧张、恐惧,不知道会不会再次发生胚胎停育。

常规尿检时,发现王女士的尿糖(+++),但当时她并没有进食,这让我警觉到她是否患有糖尿病。即刻为她查空腹血糖,结果显示7.3毫摩/升,我考虑她合并孕前糖尿病。在经过正规血糖监测后,王女士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实际上,很久以来她都多饮、多尿,却从来没想到这么年轻会得糖尿病。当我讲解了糖尿病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宝宝的影响后,王女士夫妇才恍然大悟:前两次胎停都是高血糖惹的祸!她感激万分,非常配合治疗,到怀孕39周时,顺利生下了3千克重的漂亮女儿。现在,每当在微信上看到他们家庭的喜悦和快乐,我都会感到很欣慰。

还有一位朋友的女儿,早孕期的产前检查项目全部合格,在孕24~28周进行葡萄糖耐量检查(OGTT)后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一听说患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精神压力很大,开始控制饮食,吃饭成了她的负担,血糖是勉强合格了,但一个月下来体重未增、胎儿未长。经过营养科医生及产科医生的耐心指导,孕妇渐渐接受了现实,不仅能合理搭配饮食,且结合适当的运动治疗,使血糖始终控制在正常水平,最终足月分娩了一个3.5千克的儿子。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微博上秀全家照。

患病率:5%~10%

怀孕期间合并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孕前就已经发生糖尿病,一种是怀孕后发生糖尿病。与普通的糖尿病一样,孕前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而怀孕后发生的糖尿病,称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特发的,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患病率在亚洲妇女中为5%~10% ,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果不进行正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诸多危害。对孕妇来说,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导致流产、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复发难治的真菌性阴道炎等,还会增加分娩期的并发症,如难产、软产道损伤、出血风险增高等。对胎儿来说,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导致畸形、生长发育受限、高胰岛素血症、出生后低血糖、死亡等。对孩子的远期影响还包括代谢异常、肥胖等。

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龄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胰岛素抵抗、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有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孕期反复真菌性阴道炎史、胎死宫内史、胎儿畸形史、多次自然流产史、新生儿不明原因死亡史以及肥胖、高龄产妇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治疗:大多数可通过饮食控制而无需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首要措施,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使血糖调整在正常范围。具体来说,应少食多餐,一般建议每日5~6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要合适,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 、脂肪占25%~30%;应尽量避免食用蔗糖等精制糖,宜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禽、畜、鱼、蛋、奶、豆类,需适当限制动物油脂、红肉类、全奶制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烹调油应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橄榄油、山茶油、大豆油或玉米油。需要提醒的是,饮食控制不能过度,如: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低易导致酮症,对母儿均不利。

在饮食治疗的同时进行合理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孕期推荐的运动项目有散步、购物、家务、游泳、孕妇体操、瑜伽等,但1型糖尿病的孕妇及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先兆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前置胎盘等的孕妇,不宜采用运动疗法。

如果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3~5天血糖控制仍不满意,需进行药物治疗。目前,胰岛素是唯一被临床证实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其用药剂量易调整,使用方便,血糖控制效果好。

Tips: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前血糖≤5.3毫摩/升,餐后1小时血糖≤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6.7毫摩/升,夜间血糖不低于3.3毫摩/升。
预防:早筛查、早干预可降低发病率

孕妇接受早期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并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包括指饮食和运动指导、体重监测等,各妇幼保健机构及社区均可提供相关指导。此外,建议所有计划怀孕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妇女,在孕前到医院进行相关咨询,获得专业指导和治疗。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