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糖尿病患者小心“抑郁”来敲门
标签:
糖尿病患者
来源: 糖尿病患者
发布时间:
春天气温多变,容易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轻者可引起血糖波动及病情反复;重者甚至会酿成自残、自杀的悲剧。因此,我们在关注患者血糖的同时,尤其要提防“抑郁症”。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产生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与家族遗传、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社会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如利血平、氯丙咪嗪、强的松等)以及某些躯体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帕金森氏病等)等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产生抑郁的原因主要有:
1.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长期控制饮食,终身应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需定期监测血糖,这些给患者带来很大生活不便,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心理压力大,悲观情绪浓厚。
2.血糖一旦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潜在威胁,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并难以自拔。
3.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与抑郁症可以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糖尿病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以及精神上的烦恼,而来自糖尿病并发症(如失明、截肢、尿毒症、心脑卒中等)的严重威胁则使不少患者背负上沉重的精神压力。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还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皮质醇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反过来,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会使病人更加悲观失望,加重患者的抑郁状态。重度抑郁除了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以外,甚至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因此,糖尿病病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尤其是抑郁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多着眼于纠正糖代谢紊乱,而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则往往被忽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糖尿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在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心理治疗。一方面,通过实施糖尿病教育,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消除恐惧心理,解除思想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要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运动和社会活动(如病友联谊会),在各个方面对病人多加关怀,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和孤独无助感,使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化解。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