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血糖总不准,这些细节到位了吗?
来源: 掌控糖尿病
发布时间:
林先生自从确诊糖尿病以来,便开始在家自测血糖,最近他总感到头晕,可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正常。这两天林先生实在扛不住了,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显示血糖过高!
不少糖友和林先生有相似的遭遇,自测血糖和医院检查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难道是自家的血糖仪质量有问题?其实,大多数情况可能冤枉了血糖仪,更多的原因是以下这些细节没做好,才导致被错误的数值“忽悠”!
采血操作不规范
不少糖友自测血糖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采血时出血量很少,便用力挤压手指。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组织液混入,从而稀释血液,影响检测结果。
正确做法:在采血前,将采血一侧的手臂自然下垂,另一手从手腕处向下轻推,重复15秒;或者甩手、搓手30秒左右,这样有助于使末梢血管充盈,便于采血。末梢循环较差的老年糖友采血前可用40℃左右的温水泡手5分钟,加快血液循环。另外,采血宜选择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进针要深浅适宜,让血滴自然流出,切忌用力挤压手指。
准备工作不充分
部分糖友在采血前没有清洁和消毒手部的习惯,殊不知,手上残留的物质很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偏差。如刚吃完水果没有洗手、手上涂抹的护手霜、手部接触过灰尘,这些都容易让血糖仪“撒谎”。
正确做法:使用血糖仪前,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双手,或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注意,要等手凉干了或酒精彻底挥发后再进行采血,否则会稀释血液,影响检测结果,而且残留的酒精还会增加痛感。
采血时间不得当
监测血糖的时间一般在清晨空腹、中晚餐前、及(或)三餐后,但具体还有很多讲究。比如测空腹血糖,有的糖友会在早上锻炼或做家务后,甚至更晚才测血糖。此时虽然处于空腹状态,但血糖已经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不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
正确做法:1.空腹血糖应是禁食(饮水除外)8~10小时,于次日早晨8点前所测的血糖值。空腹状态不宜过久,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或反跳性高血糖。还有,空腹前也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2.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时间,如果怕忘记,可以在手机设置闹钟提醒,同时,糖友应照常进餐和用药,切忌为求得理想数值而有意节食。
忽略血糖仪养护
环境中灰尘、纤维等杂物的污染、检测过程中血液沾到测试区、血糖仪长时间不进行校准以及血糖试纸养护不当,如试纸过期、受潮、保存温度、湿度不适宜等,这些都会影响血糖结果。
正确做法:血糖仪要定期检查、清洁、校准。建议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用棉签或软布蘸清水擦拭,不宜使用酒精或有机溶液,以免损坏仪器。一般来说,血糖仪使用半年左右,应进行校准。如今市面上的血糖仪大多有自动调码功能,不需要手动调码,检测数据也更精准,建议糖友可选购此类血糖仪。
常被外界因素干扰
糖友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应激状态下,测得的血糖值也会有所误差。另外,外界因素如天气变化、季节更替、长途出差或旅游、情绪变化、失眠、怀孕等,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正确做法:糖友应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平和的心态;注意日常的保养,尤其是换季、气温变化大的时期;每天需保证6~8小时的睡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饮食习惯;旅行或出差时随身携带血糖仪,加强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推荐大家可以使用掌控糖尿病全新推出的安糖血糖仪,搭配一年的包年试纸,让您一年内,血糖想测就能测,一整年测糖无担忧,欢迎大家前往掌控糖尿病网上商城选购【点击购买】!
最后需要提醒糖友,自我血糖监测固然重要,但容易受到众多外在因素影响,也不够全面。因此,糖友需定期到医院测静脉血糖,同时,每3~6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以便于了解血糖总体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