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学糖:识破早期糖足7大信号,做足部的“拆弹专家”(附5步自检法)
来源: 综合整理
发布时间: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达15%至20%,每年非外伤性截肢的患者中有70%以上是糖友,据我国2010年的调查显示,患糖尿病足的糖友平均住院费用约为2.4万,平均截肢费用约为3.4万,为所有糖尿病并发症之首。
糖尿病足不仅危害大
花费还高的惊人
难怪每个糖友都想躲它
可不少糖友却还傻傻地认为,只要足部没有伤口、溃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殊不知,受伤只是糖足发威的诱因。即使没有受伤,糖足一样会找上门
引起糖尿病足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这两个“凶手”导致糖友足部伤口久治不愈,发生溃疡或深部组织破坏;而且非常狡猾,“行踪”隐秘,出现“破绽”(足部出现伤口或溃疡)的时候,可能已经是它们作案成功(1级糖尿病足)的时候了。
掌控知识卡:糖尿病足如何分级?
分级临床表现
0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足部出现麻木、发凉等
1级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 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 全足坏疽
糖足入侵身体的7大信号灯
为了避免糖足侵犯,学会糖足的早期症状,也是每个糖友的必备技能之一。
1.间歇性坡行是信号:
即糖友在走路时,足部出现疼痛,不得不停下休息,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再走一会,又会进入新的一轮疼痛,或者表现为一瘸一拐地走路,便是“间歇性坡行”。
2.休息下来反而疼:
与第一种情况相反,这类疼痛不是发生在行走的时候,而是在停下休息时,通常是因为下肢供血不足导致的。经常出现在夜间甚至是已经入睡后,足部突然感觉到如针戳般的刺痛感,要很久才会慢慢缓解。
3.踩在棉花上:
走路时,有种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觉得足部发软无力,足底的感觉比较微弱。
4.走着走着成了鸭行步:
由于神经病变导致的骨骼和肌肉的变化,表现为走路渐渐成了外八字走,像鸭子的步伐。
5.莫名其妙脚麻了:
足部并没有很久没有活动,却感觉到麻木。用手揉搓时,感觉关节有些僵硬、发凉。
6.常感觉脚很痒:
时常感觉足部皮肤瘙痒,足部皮肤摸起来感觉比较干燥,出汗相对于之前有所减少或无汗。
7.足部颜色变化:
足部从原来红润的肉粉色,变得轻微有一些发紫,可能表现为青紫色。
5招糖尿病足自查法
不过也有糖友问,如何在有这些明显表现前,更早地发现他们,或者对于一些感觉不那么敏锐的老年糖友,应该如何自查才能发现早期糖尿病足呢?掌控君也有办法:
1.棉花法:
用棉花捻成尖端状,轻轻挠挠脚背及脚底皮肤,看看自己是否感觉会感觉到痒,如果没有感觉则表示轻触觉消失或减退;
2.金属法:
用冷凉的金属体,可以是家里的不锈钢勺子,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透心凉,如果没有感觉,表示双脚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缺失;
3.大头针法:
用大头针(或缝衣针)钝的一端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有感觉,如感觉差表示触觉减退;
4.把脉法:
用手指轻触脚背靠近脚踝处皮肤,寻找有无脚背动脉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如摸不到或脉搏很细弱,那都可能是脚背动脉供血不足,提示着脚背动脉上端有大动脉血管狭窄或梗阻。
5.抬腿法:
高抬足部,将下肢抬高30~60秒,看到足部背面明显变得苍白,如有则也表示血管有狭窄或梗阻。
当然,不论是哪种发现方法,一旦出现了上述这些情况,就表示已经患上初期的糖尿病足,需要找内分泌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了。对于,没有这些情况的糖友,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日常注意足部的护理,争取永远远离糖尿病足>>小感染有大麻烦 十八般武艺保护双脚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