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胃肠疾病怎么办

来源: 养生之道网  发布时间:

糖尿病并发胃肠疾病的原因?糖尿病人并发肠胃病的情况比较常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造成很多不便,药物也无法吸收,因此,糖尿病人要充分认识胃肠疾病,做好防治工作。那么,糖尿病并发胃肠疾病的原因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高血糖
高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胃排空滞留相延长,尤其当进食固体时,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研究表明,胃的运动、排空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即血糖增高可以抑制胃排空速度,胃排空延缓又使血糖浓度不易控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内分泌与代谢因素
高血糖不但可造成神经病变,而且可抑制消化道运动。研究证明,血糖水平≥15mmol/L时抑制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in-terdigestive 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

MMC正常时的生理功能:

①起胃肠道“清道夫”作用,在下次进餐前清扫胃肠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把未被消化的固体食物迅速排空。

②胃肠MMCⅢ相蠕动收缩被发生后,可以从远端胄体部扩布或移行至近端胃窦→远端胃窦→十二指肠,MMCⅢ相以每分钟5~l0cm的速度向远端扩布,约1.5h后可到达远端回肠。MMCⅣ相波出现与胰、胆汁分泌高峰同步,为迎接新的进餐作准备。

③保持胃和小肠不淤滞,因而可防止胃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④发出饥饿信号。糖尿病时MMC周期延长或引起MMC时期的紊乱,或有MMCⅢ相的缺失,则可引起胃肠运动障碍,导致胃轻瘫、便秘、腹胀等症状发生。

3、自主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即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高血糖可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支配胃肠的神经受累,胃张力降低,胃蠕动减慢,而引起胃排空延迟或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损害,如糖尿病胃轻瘫的胃运动功能与迷走神经切除后的胃相似。

4、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为发生消化道运动障碍的主要机制。病理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内脏神经轴突产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神经节超微结构示非特异性的树突肿胀、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存在结构上的微细变化。糖尿病消化道异常运动生理变化与迷走神经切断术、交感神经切断术病人相似,且与周身自主神经病变吻合,以上这些也充分提示存在内脏神经受损,且是产生消化道运动障碍的机制。

5、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通过以下几种情况引起:遗传因素引起。HLA-B8阳性率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病情控制的好坏不完全平行。这与每个病人对产生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性不一致有关,即存在对微血管病变的遗传差异。因此。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控制,高血糖及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常导致微血管病变发生。临床上以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为多见。近年发现也可引起胃肠微血管病变,导致缺血发生,典型例子为缺血性结肠炎。糖尿病发生后一般2~3年后才发生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病情严重者,微血管病变发展迅速。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