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糖故事和思考

来源: 甜蜜家园  发布时间:

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与“糖”相伴的故事也都是独特的。

我的“糖”来临,既没有”三多一少”经典的糖尿病症状,也没有令人瞠目的高糖指标。它来自一份体检报告中众多数据中的一个:空腹血糖6.72。那是在2009年的年末。后到医院复查,两次空腹血糖都是7.5,内分泌科医生就将那顶将与我不离不弃的“帽子”给安上了。那年我54岁,身高174cm,体重65kg。不抽烟,基本不喝酒,基本没有应酬,早起早睡,饮食基本荤素搭配,生性好动,没有家族史。

徐志摩曾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M这顶“帽子”它轻轻的来了,它什么时候能轻轻地走呢?虽然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实,但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和窝囊。我开始找“糖书”,寻“糖人”,上“糖网”。照现今流行说法,就是“恶补”糖知识。

看过“老公安”的抗糖经验,我严厉管住嘴,坚决迈开腿。少吃,想尽一切办法多运动。于是体重在三月内下降了近10公斤。虽然血糖基本正常,但我付出了损失体重的代价。以后随着对DM认识的逐渐深入,我感到管住嘴,迈开腿只是对DM最基本的要求,而且主要是针对胖人更加有效。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饮食,运动,体重和血糖等的综合平衡。

在这期间,陈晓红(chenluo)老师的帖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实际上,我感到糖人要很好的控制血糖,说复杂也确实复杂,但说简单也就是要做到饮食,运动,体重和血糖等综合平衡。随之,我逐渐增加了饮食,适当减少了运动量,并科学调整了运动时间和强度,适当加餐。这样使我的体重逐渐上升,达到59kg上下。现在一般空腹血糖在6以下,餐后2小时在8以下。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超过。糖化血红6.3(感觉偏高)左右,没有用药。

三年多来,就围绕“抗糖”这一主题,我也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有些还在思考和实践之中。

1、关于DM能否治愈,以及是否确诊为DM问题,我写过一篇题为《关于DM能否治愈的几点思考》曾引起大家的热议。我现在要补充的是,在DM确诊临界点上下的朋友大可不必为自己到底是不是DM而多费心机。

原因很简单,DM主要是胰腺受损,以血糖高低来确诊,一般认为这时胰腺功能损失大约为50%。如果你的血糖在确诊点附近,就算腺功能损失40%,还不能确诊为DM,那么,你能算是健康人吗?

要知道这与其他有些疾病的诊断是完全不同的,如诊断肺结核,只要在送检样本中找到肺结核杆菌,就可以诊断肺结核,反之就不能,其界限非常明确。而诊断DM则完全不是这样。此外,一个刚确诊为DM的朋友开始过上较为科学合理生活,胰腺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这就是糖友常称得蜜月期,不要误以为是治愈。

基于此,那些胰腺轻微受损的人与其纠结是否算DM以及能否治愈,倒不如在认真做好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的等综合平衡上多下些功夫。

2、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心态来对待DM,其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我写过《关于DM心态的几点思考》一文,荣幸被选为精华帖,文中的有些分析仍可为一些糖人有所借鉴。

3、胖人和瘦人控糖有何区别?我写过一篇《胖子和瘦子》的调侃小文。其中俞老的回帖可谓大家的基本共识。实际上,文中的瘦子多少是在揶揄自己。我认为,胖人一般应该比瘦人更容易控糖,如果胖人抱怨无法使体重达标,因而无法控制血糖的话,那是谁也帮不了忙的。

4、“裸奔”,也是论坛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写了“聊聊裸奔”一文。主要阐述了要实现裸奔的充分必要条件和相关要注意的问题。我现在要补充的是,裸奔千万不要强求,有些糖友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不可能那样有规律,那吃点药又何妨呢?我们追求的是综合的平衡和健康,而决不是硬挺着不用药。

5、我们要加强身体锻炼,更要热爱生活,这些对我们糖人来说这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和颓废(有时心情不好发发牢骚不在此列),不要以为成了糖人就是天大的灾难,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由于DM而有些心灰的朋友,可看下我写的《夜幕下的震撼》小文,至少能给你些鼓励和启发。至今想起我亲历的那一幕,仍然为这位青年的精神所感动和震撼!

以下还有两个问题是我最近在思考和实践的,说来也是显浅的,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析。

其一,糖和甜食。有很大一部分糖人是不吃糖和甜食的,有的甚至一丁点也不碰。我以为,糖人是能够吃些糖的,应该说总体热卡摄入的控制比是否吃些糖更重要。当然,糖和一些甜食升糖指数高,容易使血糖升窜,但实际上只要控制在一定量以内,而且餐后有一定的运动,达到热量摄入的平衡,糖人完全可以吃少量的糖和甜食的。

其二, 测量血糖。这是糖人的基本功课。然而,有些糖人只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而且长此以往,从不改变。我以为,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固然要测,但餐后一小时呢,或者两小时以后呢?实际上,人的血糖值,在时间轴上是一条曲线,任意时刻特别高或者低都是不好的。而血糖一般的最高点在餐后一小时左右,而这一最高点的高度和前后又是与胰腺受损情况及你进食的数量,快慢,食物升糖指数等因素都是相关的。

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所了解和监测。如果在同一情况下测的几次都是稳定的,就可拉开测量时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可能的高点,然后再寻求解决办法。

DM会使我们生活受到很多限制,长期控制不好血糖,还可能会产生很多糖尿病并发症。面对DM这一将陪伴我们度过漫漫一生的“伙伴”,需要更多的熟悉它,了解他,思考它,与它斗争,与它相伴。对一般人来说,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对我们糖当人来说,更是要生命不息,抗糖不止。有了这样的准备,糖人的生活就会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我们不但能活得更长寿,而且可以活得更精彩。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