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有那些症状?

来源: 好大夫在线  发布时间: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因此说它的基本病因就是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由此可见,它是能避免的。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经,但主要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由于受累的神经不同,以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

中枢神经病变主要指大脑、脊髓的病变。过去人们,甚至医生也往往忽略糖尿病的中枢神经病变,而比较重视周围神经病变。事实上由于高血糖,使神经细胞内异常的代谢产物增加,这些生化的异常导致神经细胞缺氧,使它们的电生理活动、神经的再生、修复均发生异常改变,动物实验已证实仅仅高血糖2个月,动物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纤维束即减少、神经传导减慢,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在人类的研究也发现糖尿病人的学习、记忆、认知、情绪甚至精神等高级皮层功能均有减退,糖尿病人痴呆的发生率远高于非糖尿病人。如果再加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造成的脑血管性痴呆,则糖尿病人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三大部分,即感觉神经——可使机体感觉到内外环境的温度(冷、热)、疼痛、瘙痒、本体位置觉、方向等变化,是机体用以适应外部环境保护自己的非常重要的一组神经;运动神经——支配肌肉引起其收缩舒张从而引起机体运动的一组神经;自主神经——也称为植物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布在全身各组织、器官、脏器(心、肺、肝、肾等)、血管、胃肠道、皮肤、泌尿道系统、体内各种腺体等处,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一组神经,主管心跳、呼吸、维持正常血压、消化、排泄等生理功能。周围神经是联系高级神经中枢与机体各组织器官的重要“通讯网”。上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出现了病变,即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病变的症状

感觉神经是糖尿病人中受累最早最多的神经。早期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只是在做肌电图检查时发现它的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冲动发出的潜伏期延长。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开始感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似戴手套、袜套样感觉)或感觉异常(蚁走感、针刺感)。有的病人出现感觉消失,特别对冷、热、痛的刺激毫无知觉,这是很危险的。如果病人脚踩到钉子、玻璃片而足受伤却不觉疼痛,不会及时发现,或热水洗脚烫伤后,却不知道,这是很可怕的。还有的病人感觉皮肤某处或肢体异常剧痛,似火烧火烤、刀割一样痛,使病人万分痛苦,但实际上皮肤完好无损,这也是由于糖尿病的感觉神经病变引起的。

运动神经病变的症状:当病人出现运动神经病变时,由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萎缩,运动时肌无力,甚至瘫痪,比如面神经病变时可出现面瘫,动眼神经病变可引起眼睑下垂、复视等。

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在临床上表现各种各样,如当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心脏随呼吸而正常出现的快慢节律消失,出现静息状态下相对固定,呈钟摆样的心动过速,而运动时心率反而不会增加,从而造成运动时供血不足,出现严重心慌、气短、头晕、低血压。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脏易发生心跳骤停而猝死。

另外,糖尿病人无痛性心梗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使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而亡。如当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时,可出现严重的尿潴留,尿不尽。长期尿潴留易合并细菌、真菌感染,严重的可逆行感染危及肾脏,引起肾功能迅速减退而出现尿毒症。当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时病人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胃麻痹、胃轻瘫,表现为胃胀满、嗳气,有隔夜食物味,消化不良。

此外,肠蠕动减弱可造成顽固性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或表现胃肠激惹症,可每天十余次的严重腹泻,造成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当支配皮肤汗腺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部分病人可有出汗异常,有的人不出汗,有的人无论环境温度高低总是出汗。比如,有的病人原来是汗脚,随着病程的延长,就变成了干脚。因此,在这里要提醒糖尿病病人,如果您的汗脚变成干脚,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发生了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当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部分病人可发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即平卧位时血压正常,一旦站起,血压会突然下降而呈低血压状态,这是由于血管不能及时收缩以维持正常血压的缘故。这时病人就会感到头晕、心慌、眼前发黑、耳鸣,甚至摔倒或神志不清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在男性,自主神经病变还会引起阳痿等性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

第一步:控制血糖。

第二步:治疗神经病变-缓解疼痛等症状,包括自我护理、药物止痛、针灸、物理疗法、使用维生素B12等。

第三步:防止损伤继续发生,坚持控制血糖,避免大幅度血糖波动;坚持运动锻炼,平衡饮食;有需要的话,减轻体重。

(声明: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为健康知识传播及有用资讯传递,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我方当第一时间予以配合。关于疾病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切勿看文章对号入座。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