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疏松,不等于单纯补钙
10月20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日前,骨质疏松症是国内位居第四位的常见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高达8800 万之多, 60 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高达40%-50% 。骨质疏松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引发经常性骨折。
本期健康会客厅邀请福建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耀教授,就如何防治骨质疏松为读者答疑解惑。陈耀指出,“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病‘悄无声息’,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往往会出现腰酸腿疼、驼背和身材变矮等现象,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袁老过程,殊不知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已经‘找上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患病风险增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种“流行病”,而其中女性发病率尤为突出。
“更年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一般女性会在25 岁左右到达自己的峰值骨量,这个值在更年期之前会相对保持稳定。但更年期到来后,骨量会开始大量流失。”陈耀介绍,“这是因为雌激素在骨生长和骨转换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绝经后妇女激素水平不足导致骨量消耗速度超过了骨量形成的速度,这就导致骨量的减少。除了激素不足外,肠道钙吸收减少、尿钙流失增加以及有骨保护作用的激素减少,都对骨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这也是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50 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其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
对于防治“ 骨质疏松”,人们还存在许多认知误区。比较普遍的是有些人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直接与补钙划等号,认为日常进补高钙饮食或补充钙剂就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但骨质疏松的治疗并不仅仅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
陈耀主任表示:“钙仅仅是制造骨头的原料之一,还需要人体内的维生素D帮助其吸收和合成。维生素D在人体内可以促进小肠对食物中的的钙吸收,同时可以促进骨骼中钙盐的形成。所以,如果老年人只是盲目补钙而缺乏维生素D,那么补进体内的钙很可能会变成结石,而不会对骨骼起任何作用。”
因此,对于己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应补充可以有效促进肠道对钙吸收的维生素D。
很多人对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骨折患者从未接受过BMD(骨密度)检测,也未接受过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因此有些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在骨折治好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没跟上,结果再次骨折。
对此,陈耀主任建议,首先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BMD)检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其次,对已有骨质疏松症(T≤-2.5)或已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2. 5< T≤-1.0)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不够的;在补钙同时,可通过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
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常晒太阳、长期循序渐进地运动,才能持之以恒地对抗骨质疏松,更好地享受生活。